• 最新文章
·高血压偏爱十类人
·心房颤动简介
·植入型体内自动除颤器...
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
·房颤的射频消融
·疾病概述
·临床表现
·疾病病因
·病理生理
·影像表现
  • 推荐文章
先天性心脏病
先天性心脏病
点击数:  添加日期:10年07月08日  

 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心血管畸形,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。
病因
  ①遗传是主要的内因。
  ②在胎儿期任何影响心脏胚胎发育的因素均可能造成心脏畸形,如孕母患风疹、流行性 感冒、腮腺炎、柯萨奇病毒感染、糖尿病、高钙血症等,孕母接触放射线;孕母服用抗 癌药物或甲糖宁等药。
分类
  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:根据心脏左右两侧之间或大血管(大动脉与大静脉)之间有无异常通道存在,或根据有无青紫表现,将先天性心脏病分为 
  ①左向右分流型(潜伏青紫型):如房间隔缺损、室间隔缺损、动脉导管未闭。
  ②右向左分流型(青紫型):如法洛氏四联症、大血管错位等。
  ③无分流型(无青紫型):如肺动脉狭窄、主动脉缩窄等。
 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类型包括:如房间隔缺损、室间隔缺损、动脉导管未闭。
治疗
  介入治疗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,主要适用于动脉导管未闭、房间隔缺损及部分室间隔缺损患者。 我科目前已经开展Amplazer封堵方法成功进行多例成人动脉导管未闭、房间隔缺损及室间隔缺损病例。
  治疗时医生穿刺病人血管(一般采用大腿根部血管),通过特制的直径为2—4毫米的鞘管,在X线和超声的引导下,将大小合适的封堵器送至病变部位封堵缺损或未闭合的动脉导管,以达到治疗目的。通过临床实践证实,先心病介入封堵具有创伤小、手术时间短(约1小时)、恢复快(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)、不需特殊麻醉及体外循环、住院周期短(约1周)等优点。介入治疗先心病也有其局限性,不适合于已有右向左分流、严重肺动脉高压、合并需要外科矫正的畸形、边缘不佳的巨大缺损等。


备案号:苏ICP备08008981号 版权所有:无锡市人民医院
电话:(0510)82700775
Email:wuxiph@wuxiph.com